top of page
個人檔案
加入日期: 2024年9月5日
文章 (42)
2025年11月21日 ∙ 1 分鐘
打造雲林在地安心照護網 縣長空中暢談未來布局
張麗善縣長在廣播間,分享雲林縣多數家庭最熟悉的場景。長輩突然發燒、喘不過氣,家屬手忙腳亂,而急診卻在遙遠的醫院另一端。 張縣長提到,雲林縣有一半以上的鄉鎮屬於 醫療資源不足地區,就醫往返需要時間與體力,許多家庭其實是「撐著在過」。這句話,道出在宅急症照護的核心,能在家治療,是必要的一條路。 回到生活裡的照護 衛生局長曾春美說,雲林縣三大醫院的急症照護團隊已建立起協作模式,包括急診醫師、護理師、衛生局派駐的跨院協調師,以及居家護理所、社區藥局、長照機構等一同投入。這些原本跨距很大的單位,如今能一起完成一件事。 當長輩出現急性症狀時,不一定要立刻送醫,也能在家先完成處置、檢查與病況穩定。有些長輩因此減少往返急診的辛苦;有些則在到宅評估中被及早發現病灶,爭取到重要的治療時間。 從急症到日常的照護藍圖 「醫療要下鄉,照護要在地,人才留雲林。」張縣長強調。未來,雲林縣將持續: 擴大社區據點與藥局的健康支援角色 讓資訊更即時、跨院跨科更容易銜接 運用科技減少照護與就醫負擔 雲林縣積極推動醫療政策,致力邁向在地安心的照護模式。「我們希望長輩在熟悉的地方被照顧,而不是在奔波中等待。」張縣長說。在...
0
0
2025年10月24日 ∙ 1 分鐘
在家,陪伴更長久。從急診到家中,醫療順利銜接
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收治的74歲林阿嬤,透過「在宅急症照護」銜接回家休養。 74歲林阿嬤,長年臥病在床,由外籍看護照顧。今年四月因發燒與意識混亂,送到台大雲林分院虎尾院區急診,醫師診斷為肺炎並建議住院。但此時,阿嬤的先生甫過世,家中正在治喪,照顧人力有限,讓家屬陷入兩難。 所幸,醫師與孫女討論後,阿嬤透過「在宅急症照護」銜接回家休養。醫療團隊持續到家探視,安排藥物治療,並教導看護如何翻身、減少壓傷;同時協助家屬添購氣墊床與氧氣設備。治療過程中,醫師依狀況調整藥物,護理師陪伴指導照護技巧,阿嬤的病況逐漸好轉。 家屬說,這樣的照護,支持了他們能在家中陪伴奶奶,不必再奔波醫院,也省去漫長的等待與住院開銷。對他們而言,最大的安慰是,即使生病,長輩依然能待在熟悉的家,身邊有人守護。 收案院所:台大醫院雲林分院
11
0
2025年10月24日 ∙ 2 分鐘
榮獲|2025 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・社會進步組優選【分級醫療換日線,開創醫療心選擇】
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× 雲林縣衛生局 × 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小組 在全台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況下,雲林長期面臨「高齡化與醫師不足」的雙重挑戰。全縣每萬人僅有 14.5 名醫師(全國平均 23.7 名)。若能讓病患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養病,創造門診與住院之外的「第三種選擇」,並改變過去「急症只能送急診」的單一路徑,不僅能有效紓解醫院負荷,也讓偏遠地區長者獲得即時、合宜的照護,真正落實分級醫療。 雲林縣衛生局秉持「沒有圍牆的醫療照護體系」理念,自 113 年起攜手台灣在宅醫療學會與縣內三大急救責任醫院,臺大醫院雲林分院、雲林基督教醫院、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共同推動「醫路守護 雲林好照 ‧ 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」。方案設立在宅急症醫療支援中心,由專案護理師串聯醫療、藥事與照護單位;縣內六大急救責任醫院響應,整合 37 家醫療機構、25 家照護式機構,成立三支在宅急症照護小組,打造跨院、跨專業的合作網絡。 創新作法 ・設置跨院急診協調師,強化急診分流與轉銜效率。 ・建立專案護理師 24 小時支援機制,確保在宅安全。 ・導入智慧醫療設備與遠距診療技術,提升偏鄉應變力。...
15
0
bottom of page